贪污受贿

首页 >> 刑事案例 >> 贪污受贿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临平区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实施新时代美丽乡

时间:2023-08-15 19:02:59 点击:369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杭州市临平区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2021-2025)》已经2021年第12次区长办公会议和一届24次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日

杭州市临平区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实施

新时代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计划

(2021-2025年)

为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年)》(浙委办发〔2021〕57号)、《关于深化“千万工程”开展新一轮高水平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21〕1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围绕“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发展方向,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为牵引,以打造江南韵味运河水乡美丽乡村标杆地为目标,坚持“突出重点、片区联动、以人为本、内外兼修、数智赋能、彰显特色”,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行动,按照“一园引领、两核驱动、十村未来、多点精致、全域美丽”总体布局,注重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并举,优化人居环境,厚植文化内涵,培育美丽经济,完善公共服务,营造文明新风,努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运河水乡风情、乡野乡愁底蕴、共美共富活力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为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地、城乡融合先行区、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区建成“一园引领、两核驱动、十村未来、多点精致、全域美丽”的富美乡村新格局。“一园引领”,即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引领美丽乡村发展;“两核驱动”,即重点打造塘栖丁山湖核心圈、运河北片核心圈两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十村未来”,即培育打造10个未来乡村;“多点精致”,即建成20个数字乡村和一批特色乡村,三分之二以上村达到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标准;“全域美丽”,即完成全域扩面工程300个以上,所有村达到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农村人居环境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高水平全覆盖,全域环境面貌全面提升,面上整洁、线上出彩、点上精致的富美乡村大花园全面展现;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城乡融合水平持续提升,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50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7以内,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注重保障民生,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共建共享美丽乡村,提升农民幸福感。

2.坚持生态底线,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注重“三生”融合,推行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建全域富美大花园。

3.坚持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整体谋划,强化资源整合,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提升美丽乡村整体水平,着力推动乡村经营和创业创新,促进村强民富。

4.坚持文化铸魂,特色发展。遵循乡村特点,传承乡土文化,保留乡村风貌,培育文明风尚,体现水乡风情、文化韵味和差异发展,内外兼修打造临平特色美丽乡村品牌。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示范创建行动,打造全域共美新标杆

1.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以保护为前提,切实保护好沿河自然生态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沿线生态环境品质。以文化为核心,复兴塘栖千年水乡古镇,擦亮塘栖“名山、名湖、名镇”个性地标,打响大运河(临平段)“杭北门户、水乡名镇、漕运古道、湿地田园”的品牌形象。以大运河、运河二通道为轴线,引领沿河美丽乡村统筹规划、整体提升和乡村振兴。谋划布局大运河科创城,成为杭州国际人才汇聚之地和临平新增长空间。

2.实施美丽乡村核心示范片区建设。按照片区化抱团发展方式,联动实施重点区域全域景区化建设和整体运营,做优环境风貌,做深文化植入,做强产业培育,聚力打造主题鲜明、产业融合、功能集成、土地集约的美丽乡村示范样板片区。到2023年,全区重点建成两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一是塘栖丁山湖核心圈示范片区。依托名镇名湖名山,展现水乡湿地、水景水韵主题特色,以丁山湖为核心,以塘栖村为门户,以水陆游线串联丁河村、丁山河村、超丁村至超山风景区,支线延伸至北塔洋及周边村庄。重点打造水上游线、滨水风情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观光休闲业态,培植科创、文创产业。二是运河北片核心圈示范片区。依托农业资源,展现田园风光、生态农业主题特色,以运河街道新宇村为门户,串联戚家桥村、双桥村、杭信村,并衔接五杭、博陆集镇。重点挖掘红色基因,充分结合省级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两山”理论平原转换标杆和现代版田园牧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融农业转型、运河文化展示和旅游接待、农业双创服务等为一体的展示馆。

3.实施未来乡村建设。坚持人本化、生态化、数智化、共享化、融合化的价值取向,突出数字化改革重点,聚力打造邻里、文化、健康、生态、创业、建筑、交通、数字、服务、治理等未来乡村场景,建设引领时代潮流、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水乡韵味的标杆型乡村新社区,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使未来乡村成为展现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样板。每年启动创建2-3个未来乡村。

4.实施全域扩面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扩面提升工程,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扩大受益覆盖面。到2023年,累计完成扩面项目300个以上。实施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到2022年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建成精品村。按照“一村一品牌”的要求,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创建形成一批环境精致、风格独特和展现文化、艺术、创业、治理等不同主题的特色村庄。积极实施运河二通道沿线美丽乡村扩面工作,尽快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每年创建特色精品村5个左右,建成AAA景区村庄10个以上。

(二)推进生态宜居行动,构建环境秀美新风貌

1.抓实基础环境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实施农村全域基础环境整治行动,以“拆、清、整、改、治、提”为抓手,全面消除乱丢乱排、乱搭乱建、乱停乱摆、乱贴乱挂等“脏乱差”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建立滚动排查整治机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整体形象。将基础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申报和验收的重要条件。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江南水乡生态底色。深化“五水共治”工程,全面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按照“同质、同网、同价”的原则,加快农村供水改造,确保农村供水品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统筹开展美丽公路、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等建设。开展新一轮“一村万树”行动,建设古树名木主题公园。

2.抓细农村环境长效管护。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提升农村环卫保洁和基础设施管护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管理规范、运行高效、保障有力”。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提高源头分类准确率,加强资源化处置站点运维管理,推进垃圾分类数字化建设。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维和村庄绿化养护运行机制,推行农村公厕专人负责制,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提高管护质量。常态化开展庭院整治工作,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全面建立家家参与、日常检查、考评激励的庭院整治长效机制。美丽庭院比例达到35%以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乡村。

3.抓好乡村有机更新。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农民建房布点规划。推进农民安居工程,实施农村建房解困工作三年行动,确定42个村的建房规划布点区块,建立“农民建房一件事办理系统”,加强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引导,严格落实带图审批及监管制度,提高危房改造帮扶政策,健全农村危房动态清零机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落实解困2000余户,基本解决全区农民建房需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推进农村房屋确权办证。微改造推动乡村有机更新,顺应自然生态,保留乡土本色,注重经济实用,有序实施村容风貌改造提升,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十不十宜”导则,发扬工匠精神,避免过度城市化、园艺化、硬质化,挖掘传承水乡特质、平原特点和人文特征,建设临平水乡特色美丽宜居乡村样板。

(三)推进美丽经济行动,培植强村富农新通道

1.做精特色产业。按照生态、高效、精致农业发展方向,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加快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大运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强塘栖枇杷、生态稻米、生态甲鱼、水生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做精蜂蜜、粢毛肉圆、红烧羊肉、塘栖板鸭、糕点等特色产业,通过科技、机械、数智赋能,延伸产业链,拓展多元价值,促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打造全国休闲美丽乡村1个,省级休闲美丽乡村1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2个,累计认定农家特色小吃产品3个。

2.推进产村融合。统筹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发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周边农民共赢发展。加快培育发展乡村夜经济、民居民宿、农村电商、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多元化新业态,壮大休闲农业、优质农副产品和美食,打造网红爆款和网红打卡地。推进村庄经营,完善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财引智,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吸引市民、乡贤到农村创业。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媒介,打造农创项目与人才孵化空间。

3.注重品牌打造。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举办农业农村招商、美丽乡村推介、农产品营销等活动,提高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打响枇杷节、梅花节、鱼羊节等农事节庆品牌,推出一批游学科普、观光采摘、民俗风情等主题游线。积极推动美丽乡村专业化运营,鼓励实施连片联村抱团发展,联合组建强村公司,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政府产业基金,发挥市场机制,提升运营能力,打造江南水乡全域旅游目的地。

(四)推进文化兴盛行动,塑造文明和谐新风尚

1.弘扬文明新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不断提升村民精神文明素养。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农村文化礼堂2.0版,实施“文化管家”工作,推进“礼堂家”农村文化礼堂数据管理平台使用。深化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开展新一轮文明村创建工作,争创全国和省级文明村,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美临平人、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倡导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乡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铺张浪费、陈规陋习等不良风气,展现健康文明风尚。

2.传承乡土文化。依托大运河、超山梅花、良渚等文化资源,传承“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人文基因。加强红色资源、非遗资源、水乡地域资源等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古桥、古树、名木等乡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加大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等的保护传承力度。编撰乡村故事,完善乡村档案,建设一批乡土特色文化展馆、乡村书吧等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文化数字应用场景。

3.加强文化植入。充分重视文化引领的独特作用,全面开展“美丽乡村+文化”工程,美丽乡村项目都要体现特色文化主题。深入挖掘提炼各地文化资源,在乡村各个场景中艺术性地展示出来,推动文化融入到村庄建设、品牌打造、产品设计、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营建浓郁文化特质,留住乡愁记忆,促进以文塑魂、以文兴业、文产融合。

(五)推进数智赋能行动,拉高城乡融合新水平

1.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加快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动数字赋能乡村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行业监管服务、生态环境管理和农民生产生活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推进数字治理、数字服务、数字生活,实现掌上办、网上游。积极实施数字乡村样板村、样板镇(街道)建设,加强智慧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到2025年,建成20个数字乡村样板村(镇)、10个数字农业示范点,打造10个典型三农数字应用场景。

2.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提档乡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农村公路体系,紧密协同推进农村交通与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出台“四好农村路”管理与养护管理办法,健全“专业管理+基层自治”的长效管养机制。到2023年新建高品质“四好农村路”125公里。实施乡村体育提质工程,增加健身苑点、篮球场、健身房等体育场地,扩大乡村绿道覆盖面。实施农村电网提升工程,加快管道燃气向乡村延伸。更高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质量实现农村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优质公共服务机制。

3.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实施新一轮“强村富农”政策,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支持村级开展经营性项目,统筹实施“飞地”抱团项目,引导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将分散资源集聚,鼓励村集体经济融合产业发展,加快村级留用地开发,加强乡村建设运营,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到2025年,实现8个镇街119个村集体组织可支配收入达到村均900万元以上,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600万元以上。

4.推进乡村“四治”融合。坚持以自治强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以智治提能级,健全党建统领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发挥自治基础作用,结合法治思维、德治感召、智治手段,推进清廉乡村、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善治乡村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到2025年新增省级善治村、善治示范村15个以上。

三、资金政策

(一)补助标准。

1.美丽乡村核心示范片区。美丽乡村“两核”示范片区项目建设资金采取切块安排、限额补助方式,纳入补助范围的核定工程投资额*高上限各1.5亿元,其中,塘栖丁山湖核心圈项目根据核定工程投资额由区财政、区交通集团、塘栖镇按45:45:10比例分担,运河北片核心圈项目根据核定工程投资额由区财政、运河街道按90:10比例分担;其余资金(施工临时用地、青苗补偿等工程前期费用,下同)由属地镇街承担。补助资金重点扶持美丽经济发展,主要支持产业培育、文化植入、旅游开发、公共服务、环境整治、风貌提升、景观节点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经营,工程投资总额中不少于30%的资金必须用于美丽经济产业培育或配套设施建设,允许区级补助资金总额的5%以内可用于委托专业团队开展示范片区整体运营管理。

2.未来乡村。参照杭州市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开展创建。对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并被评定为区级、市级、省级未来乡村的创建项目,区财政分别按核定工程投资额的70%、80%、90%予以奖励,每个项目奖励资金上限分别为600万元、800万元、1000万元,其他资金由属地镇街承担。

3.数字乡村。参照杭州市数字乡村实施方案开展创建。对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并被认定为区级、市级数字乡村样板村(镇街)的创建项目,区财政按核定工程投资额的70%予以奖励,每个项目奖励资金上限分别为300万元、500万元,其他资金由属地镇街承担。

4.特色精品村。参照杭州市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创建。对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经评定达到创建标准的特色精品村创建项目,区财政按核定工程投资额的70%予以奖励,每个项目奖励资金上限500万元,其他资金由属地镇街承担。

5.新时代美丽乡村扩面提升工程。一是以组为单位实施的扩面提升工程。经镇街验收达到建设要求的项目,区财政根据核定工程投资额按每户*高2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属地镇街按不低于每户5000元的标准落实配套奖励资金。其余资金由属地镇街和村(社区)承担。实施范围为城镇建设规划范围外、5年内不计划征迁的村及运河二通道沿线的农村社区。自2017年起已实施过美丽乡村重点区块建设的组不纳入区级补助范围。二是支持运河二通道沿线等区域农村社区开展精品村扩面工作,资金政策按照前述特色精品村项目扶持政策执行(东湖街道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由经济开发区自筹)。

6.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管护。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具体奖补额度根据实施村常住户籍人口(以每年12月统计数据为准)2000人以下、2000-3000人、3000人以上三类分类,区财政分别给予每村20万元、25万元、30万元的奖励,其中5万元专项用于庭院整治长效机制考核。补助对象为2017年之后被命名为美丽乡村精品村的村,奖补资金用于村组道路、公共配套设施、停车场、路灯(含电费)等公共财政未覆盖的村内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护。

7.其他。对上级指定建设或涉及关键节点的重点项目,由区政府专题研究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确定补助额度。

8.专项工作经费。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全区规划编制、项目评审、业务培训、宣传活动、委托业务等工作,以及庭院整治等专项工作经费。

(二)资金拨付。按照项目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进度,年度项目启动后区财政按预计区级补助或奖励总额的40%预拨资金,根据项目进度在完工时预拨至奖补总额的70%。通过区级评估并完成项目审计的,按绩效评估和审计结果拨付其余资金。逾期未完成项目建设或未完成审计的,根据实际情况扣减或取消相应的奖补资金。

(三)项目管理。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未来乡村、数字乡村、特色精品村项目的建设主体为属地镇街,负责规划设计、立项报批、项目管理、资金监管、工程验收、项目审计等工作,各村负责做好前期工作和非工程类创建工作。美丽乡村扩面工程、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工作的实施主体为相关村。各类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内容不得重复,美丽乡村项目与农村公路、城乡污水治理等项目不得重复。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合法合规。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区美丽乡村办牵头做好综合协调、政策制定、方案评审、督查考评等工作。各镇街要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健全党政主要负责人领衔的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机制,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区直各有关单位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要素保障。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管理,在资金、土地、技术、政策、项目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对美丽乡村建设予以重点倾斜和有效保障。发挥公共财政引导作用,多渠道增加美丽乡村建设投入,统筹打好村强民富、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住房解困等政策组合拳,发挥集成效应。

(三)强化考核宣传。每年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评体系,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互看互学互比,总结美丽乡村建设的成熟模式和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和先进个人。强化共建共享理念,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农民群众合力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鼓励支持企业、群团、个人等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五、附则

本行动计划由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负责解释,自 2022年2月5日起施行。

临平政发〔2022〕1号.wps

  联系人:王律师

   电话:400-888-8888

  传真:010-88888888

  邮箱:admin@admin.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

Copyright © 2022 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Apple App store|安卓版 XML地图 ICP123456